OP 币发行价格和时间:数据表象下的非法投机陷阱

“OP 币发行价格是多少?发行时间在什么时候?” 这类关于代币发行关键数据的追问,常被包装成 “价值投资” 的分析依据。但结合 OP 币的发行背景、市场表现及我国监管政策来看,核心真相明确且严肃:OP 币于 2022 年 6 月 1 日正式上线交易,初始发行定价隐含在私募融资中,上线首日即暴露操纵本质,其交易在我国属明令禁止的非法金融活动,任何对发行数据的关注都暗藏财产清零风险,与此前揭露的 BTT 币骗局逻辑一脉相承。

从发行数据的表象来看,OP 币的定价与时间充满投机陷阱。公开信息显示,OP 币由以太坊扩容项目 Optimism 团队发行,在 2021 年至 2022 年的私募融资中,该项目先以 2500 万美元完成 A 轮融资,后又以 16.5 亿美元估值获得 1.5 亿美元 B 轮投资,这些私募定价并未对公众公开,却为后续市场炒作埋下伏笔。2022 年 6 月 1 日,OP 币正式登陆各大境外交易所,上线初期价格一度冲高至 2.6 美元,但这一 “开盘价” 并非真实市场供需的体现 —— 对比合规金融产品的发行流程,OP 币未经过任何官方备案,其定价完全由项目方与做市商操控,本质是为后续收割铺路的虚假起点。

发行数据的背后,是迅速暴露的骗局本质与财产风险。OP 币上线后并未如宣传般依托 “扩容技术” 实现价值增长,反而在短短十余天内从 2.6 美元暴跌至 0.78 美元,跌幅高达 70%,无数追高投资者被套牢。更荒诞的是,上线仅 8 天,就因项目方与做市商的 “沟通与技术失误”,导致价值 2.3 亿元人民币的 2000 万枚 OP 币被黑客洗劫一空。这种 “上线即暴跌、发币即失窃” 的闹剧,彻底戳破了其 “天王级项目” 的包装,印证了虚拟货币 “无价值支撑、无安全保障” 的共性,与 BTT 币 “虚假销毁、操纵价格” 的套路同出一辙。

所谓 “发行数据优势”,早已沦为诈骗分子的引流工具。多地破获的案件显示,不法分子利用 OP 币的发行时间与价格数据设计骗局:先是宣称 “OP 币发行时被低估,现在是抄底良机”,诱导用户在山寨平台充值;再参照比特币 K 线图伪造交易数据,制造 “价格回升” 假象,待用户加仓后立即通过 “插针”“滑点” 等手段导致其爆仓。2025 年鄂州中院宣判的涉案 4.6 亿元诈骗案中,犯罪团伙正是通过虚构代币发行数据、包装 “专业平台” 形象,诱骗近 3 万人入局,与 OP 币依托 “私募背书、技术概念” 的炒作逻辑完全一致。

更关键的是,讨论 OP 币发行数据已触碰法律红线。我国十部委明确规定,虚拟货币发行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而 OP 币通过私募融资、公开上线交易的模式,完全符合非法金融活动的特征。2025 年反洗钱新规实施后,参与此类交易不仅面临资金损失,还可能因涉及赃款流转被追责 —— 浦东警方在办案中发现,诈骗团伙常利用虚拟货币的发行流通环节转移资金,多名参与者因提供交易账户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综上,OP 币发行价格和时间不过是非法投机的 “数据幌子”,其背后是技术炒作、价格操纵与法律风险的三重陷阱。我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已形成 “行政打击 + 刑事追责” 的双重防线,任何试图借发行数据牟利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与其沉迷数据表象,不如彻底认清其非法本质,聚焦数字人民币钱包等合规工具,若发现涉 OP 币的诈骗线索,应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