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警方结合虚拟货币诈骗新态势发布风险预警,虽未针对 “世梅币” 发布单独公告,但结合该币种宣传特征及同类案件查处经验,警方通过典型案例拆解其诈骗本质,向公众发出紧急警示。
警方指出,“世梅币” 已暴露虚拟货币诈骗的核心特征。据调查,该币种宣称 “9000 亿黄金质押”“免费挖矿”,此类宣传明显违背常识 ——9000 亿美元相当于两个腾讯市值规模,且项目方关联公司早期业务与区块链无关,所谓 “黄金质押” 无任何权威凭证。这与沈阳铁西警方通报的 “虚构资产背书” 骗局套路高度吻合:不法分子伪造 “高价值质押” 假象,实则无任何真实资产支撑。
从作案手法看,“世梅币” 涉嫌复合型诈骗。警方分析,其通过 “免费挖矿” 降低参与门槛,再以 “黄金质押稳赚” 诱骗大额投入,后期可能通过 “推荐返佣” 发展下线,具备非法集资与传销双重属性。此类模式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警方查处的 “虚拟货币转移赃款” 案件手法相似,诈骗分子往往通过网约车投送、快递黄金等方式洗白资金,增加侦破难度。
警方强调三大核心警示:一是我国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参与 “世梅币” 交易的损失将自行承担;二是警惕 “反常识承诺”,正规金融机构绝不会以 “免费挖矿”“保本高收益” 推销产品;三是发现可疑宣传立即举报,已投入资金者需保存转账记录、聊天截图等证据,尽快到派出所报案。
北京金融监管局同步提醒,“世梅币” 这类借 “区块链”“黄金质押” 炒作的项目,本质是利用新兴概念编织陷阱,尤其针对老年人等风险意识薄弱群体。公众需牢记 “三招识破法”:查企业资质、辨收益逻辑、验资金流向,拒绝向私人账户或境外账户转账。
警方重申,当前正持续开展打击虚拟货币诈骗专项行动,已侦破多起同类案件。建议公众远离 “世梅币” 及类似项目,遇 “高收益”“新概念” 投资诱惑时,先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查资质,切勿轻信陌生渠道宣传,守护好个人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