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塞币谁开发出来的?匿名包装下的诈骗陷阱

 

“哇塞币谁开发出来的?” 这一问题的答案,藏着山寨币骗局最典型的套路 —— 所谓 “开发者” 要么是虚构身份,要么是躲在暗处的诈骗团伙,从未有真实可信的信息披露。这种刻意的匿名性并非区块链技术的 “去中心化” 体现,而是不法分子为掩盖诈骗真相、方便卷款跑路埋下的伏笔,背后藏着精心设计的收割陷阱。

哇塞币的 “开发者身份”,本质是精心编造的谎言。与 Pi 币由斯坦福大学毕业生公开推出的透明模式不同,哇塞币的宣传中,开发者信息始终模糊不清。推广者要么宣称 “由海外匿名技术团队打造”,拿不出任何团队成员背景资料;要么伪造 “前中本聪核心助手”“华尔街量化专家” 等虚假身份,却无法提供可验证的技术履历或过往项目成果。这正是虚拟货币诈骗的典型特征 —— 刻意隐藏核心人员信息,切断投资者的追溯路径,为后续跑路做准备。更荒诞的是,其所谓 “开源代码” 实为复制粘贴其他空气币的劣质代码,连基本的技术完整性都不具备,所谓 “开发者” 更像是连代码都不懂的投机分子。

开发者身份的匿名性,恰恰是骗局的 “保护色”。诈骗团伙利用 “匿名开发 = 去中心化” 的认知误区,将身份隐藏包装成 “技术安全” 的象征,实则为实施传销套路扫清障碍。他们模仿 “moomworld” 项目的运作模式,以 “开发者即将公布重大利好” 为噱头,诱导用户通过质押 USDT 获取哇塞币,再以 “拉新返币” 的层级奖励机制发展下线。当会员层级达到数百级、充值资金累积到一定规模后,所谓 “匿名开发者” 便会关闭服务器跑路,留下无法提现的虚拟数字。这种 “匿名开局 + 拉新吸金 + 关门跑路” 的流程,在各类空气币骗局中已反复上演,受害者往往连追责的对象都找不到。

追问 “哇塞币开发者”,更需看清其背后的法律与财产风险。我国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而哇塞币这类无真实开发者、无实际应用的代币,其交易本质是参与传销或非法集资。此前陈某某团伙开发虚拟币实施传销诈骗,涉案金额达 8388 万元,最终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获刑,类似案例正是哇塞币可能的结局。即便不考虑法律追责,参与者的资金也毫无保障 —— 哇塞币的价格完全由后台操控,开发者可随时通过 “拉盘砸盘” 收割资金,就像 2025 年出现的 MAXI 币,暴涨后迅速归零,散户血本无归。

综上,“哇塞币谁开发出来的” 是个无需深究的伪命题。匿名的开发者身份本身就是诈骗信号,其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收割资金。远离所有开发者信息不明的虚拟货币,认清非法金融活动的本质,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