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 公链 MWAN:技术噱头下的诈骗陷阱详解

近期在虚拟货币圈中,“WC 公链 MWAN” 以 “新一代跨链公链” 名义进行宣传,但经核查,该项目缺乏公开可信的技术文档与合规资质,本质是套用区块链概念的诈骗工具 —— 其所谓 “公链技术”“MWAN 代币价值” 全为虚假包装,核心目的是通过诱导投资、拉新返利收割资金,需从包装话术、诈骗逻辑与风险本质三方面认清其真面目。

从公开宣传看,WC 公链 MWAN 惯用 “高大上” 技术名词制造虚假可信度。项目方宣称 “WC 公链是基于自主研发的‘多链融合协议’构建的去中心化金融基础设施,MWAN 作为原生代币,可实现跨链价值传输与生态分红”,甚至伪造 “跨链交易吞吐量 10 万 TPS”“与海外金融机构合作” 等数据,模仿万维链等正规项目的白皮书框架构建虚假技术叙事。但通过以太坊、波场等主流区块链浏览器查询,均未找到 WC 公链的公开合约代码、区块高度等核心数据,所谓 “MWAN 代币上链” 仅是在自建虚假平台内的数字符号,完全不具备公链代币 “链上可追溯” 的基本属性。

其诈骗逻辑与此前曝光的伪区块链项目高度一致,呈现 “技术包装 - 诱导入金 - 拉新收割” 的完整链条。第一步,以 “免费空投 MWAN 代币” 引流,通过社交群组散播 “注册即送 50 枚 MWAN,邀请好友再得 30 枚” 的诱饵,诱导用户上传身份证完成 “实名认证”,实则窃取个人信息。第二步,以 “公链上线即暴涨” 诱导入金,宣称 “MWAN 代币即将登陆国际交易所,现在买入成本仅 0.1 元,上线后预计涨至 10 元”,并通过后台篡改虚假行情,营造 “持续上涨” 假象,吸引用户通过场外转账缴纳 “入金款”。第三步,以 “拉新返利” 扩张,设置 “一级代理拿 15% 佣金、二级拿 8%” 的层级奖励,鼓励用户发展亲友加入,形成金字塔式传销网络,符合监管部门警示的 “非法集资、传销” 特征。

必须明确的是,WC 公链 MWAN 完全符合虚假区块链项目的典型特征。正规公链如万维链,会公开核心代码、团队背景与第三方审计报告,且不涉及代币炒作与拉新返利;而 WC 公链既无备案信息,也无真实技术落地场景,其所谓 “跨链功能”“生态应用” 均无演示实例,仅靠 PS 的 “合作协议”“监管牌照” 图片蒙骗用户。更危险的是,项目方将服务器搭建在境外,收款账户多为个人账户,一旦资金池达到规模便会卷款跑路,此前类似项目已导致数千用户血本无归,且因交易非法难以维权。

参与 WC 公链 MWAN 相关活动还面临多重法律风险。我国 “924 通知” 明确,任何未经批准的虚拟货币发行、交易均属非法,MWAN 代币本质是非法金融活动工具,参与投资可能涉嫌非法集资罪。此外,用户上传的敏感信息可能被倒卖至黑产市场,用于电信诈骗、银行卡盗刷等违法活动,形成 “被骗 + 信息泄露” 的双重危害。

综上,WC 公链 MWAN 绝非所谓 “区块链创新项目”,而是彻头彻尾的诈骗陷阱。其 “公链技术”“MWAN 代币” 均为收割资金的工具,与正规公链的技术创新毫无关联。牢记 “无公开代码必是骗局、高收益宣传必是陷阱” 的准则,远离此类伪区块链项目,才能守护财产与法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