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T 最低跌过多少?” 这一问题的答案,藏着稳定币市场的信任裂痕与波动真相。作为锚定美元的头部稳定币,USDT 虽宣称 “1:1 挂钩美元”,却多次因信任危机、市场恐慌等因素脱锚下跌,历史最低价格曾触及 0.91 美元,而短期流动性危机中甚至出现更低的瞬时报价,这些数据背后是加密市场的脆弱性与潜在风险。
USDT 最严重的一次脱锚发生在 2017 年 4 月,价格一度跌至 0.91 美元的阶段性低点。导火索是其关联平台 Bitfinex 遭遇支付渠道危机 —— 美国富国银行终止为其提供清算服务,台湾合作银行也因压力限制资金流动,用户提现受阻引发 “无法兑付” 的恐慌。当时 Tether 既无第三方审计报告,也未公开储备证明,市场对其美元储备真实性的质疑集中爆发,大量用户抛售 USDT 导致价格跳水。
此后 USDT 又经历三次显著脱锚。2018 年 10 月,纽约总检察长调查证实 Bitfinex 挪用 8.5 亿美元 USDT 储备填补亏空,价格再度承压下跌;2022 年 5 月,算法稳定币 UST 崩盘引发连锁恐慌,市场担忧 USDT 储备中高风险商业票据的安全性,价格被挤兑至 0.95 美元;2025 年初,某巨鲸单日抛售 5 亿美元 USDT 触发流动性危机,价格短暂跌破 0.9 美元,单日爆仓金额超 3 亿美元,14 万投资者受损。这些事件均指向同一核心问题:Tether 的储备透明度不足,难以建立长期市场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USDT 的价格波动看似幅度不大(最大跌幅约 9%),却暗藏致命风险。2025 年初的脱锚中,以太坊、波场网络拥堵导致交易成本飙升,大量使用杠杆的投资者因 Gas 费暴增触发强制平仓,即便 USDT 仅下跌 5%,仍造成巨额损失。对普通用户而言,脱锚期间交易所常暂停提现或限制交易,2022 年 UST 崩盘时就有用户因 USDT 无法及时兑换,错失止损时机,最终承担汇率损失与流动性风险的双重打击。
更深层的风险在于合规与价值本质。我国已明确 USDT 属虚拟货币,相关交易不受法律保护。而其价格稳定性完全依赖市场信任,2023 年 USDC 因硅谷银行倒闭脱锚至 0.88 美元的案例证明,即便是合规背书的稳定币也难抗系统性风险,更遑论多次陷入信任危机的 USDT。
总之,USDT 最低跌过 0.91 美元的历史数据,暴露了 “稳定币并不稳定” 的真相。其价格波动背后是储备不透明、监管缺失等深层隐患,而国内用户参与交易不仅面临资产损失风险,还可能触及法律红线。远离虚拟货币交易,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根本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