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 全网算力现在是多少?” 这一问题的答案随市场动态持续波动,结合最新行业数据与监管背景可知:截至 2025 年 10 月,比特币全网算力虽未公布实时峰值,但 2024 年 8 月曾创下 723.6 EH/s 的历史新高,而 2025 年初受资本整合与政策影响,算力曾短暂跌至 127.74 EH/s。这一数据波动不仅反映全球挖矿产业的格局变化,更暗藏与我国法律政策相悖的多重风险。
BTC 全网算力的波动始终与行业周期和资本动作深度绑定。2024 年 4 月比特币区块奖励减半后,矿工收入骤降近 50%,但算力反而在 8 月突破 700 EH/s,核心原因是头部企业加速设备升级与资本整合 —— 某北美挖矿企业通过与上市公司合并,组建起拥有 1.2 EH/s 算力的新实体,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这种 “亏损期扩产” 的逻辑,本质是依赖比特币价格反弹预期,但 2024 年 10 月比特币价格大跌导致超 14 万人爆仓的案例,印证了算力与收益的非正相关关系,盲目追逐算力红利的风险显而易见。
需特别明确的是,无论 BTC 全网算力处于何种水平,我国对相关挖矿活动的禁止态度从未改变。2021 年国家发改委已将虚拟货币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最高法明确 2021 年 9 月 3 日后的挖矿合同一律无效,相关损失自行承担。尽管全球算力重心已转移至美国(占比 37.84%)、加拿大等国,但国内仍有不法分子通过跨境搭建矿场、利用非法供电挖矿,此类行为不仅面临矿机没收、资金冻结的处罚,若涉及偷电、非法集资还将触犯刑法。2025 年四川清理挖矿行动中,就有投资者因参与算力托管项目,投入的 200 万元本金血本无归且无法通过法律维权。
算力数据背后的能源消耗与合规风险更值得警惕。比特币网络能耗曾接近爱尔兰全国用电量的 75%,即便部分矿企转向可再生能源,仍无法改变其 “高耗能、低贡献” 的本质,与我国 “双碳” 目标严重冲突。对普通公众而言,所谓 “购买算力份额参与挖矿” 的宣传多为骗局:不法分子常以 “算力越高收益越稳” 为噱头,伪造算力监测数据吸引投资,实则通过新户资金支付旧户收益,2024 年破获的此类案件涉案金额超 5 亿元,受害者超千人。
总之,BTC 全网算力的涨跌仅是市场表象,其背后的挖矿活动在我国已失去合法生存空间。无论算力创新高还是遇低谷,参与相关活动均面临法律追责与财产损失的双重风险。远离虚拟货币挖矿与交易,才是符合法律规定与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