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在中国叫什么?” 这一问题的答案,既折射出虚拟货币领域的命名乱象,更暗藏着明确的监管红线。事实上,以太坊在中国并无官方统一的标准中文名,市场中 “以太坊”“以太币”“二姨太” 等称呼并存,但核心共识是:无论名称如何,其相关交易均属非法金融活动。
从名称演变来看,“以太坊” 是最通用的统称。这一称呼源于其英文名称 “Ethereum” 的音译,却存在平台与代币的概念混淆。严格来说,Ethereum 是区块链底层平台,其原生代币应为 “Ether”,但因早年有同类代币 “Ethercoin” 已被译为 “以太币”,导致国内长期将平台与代币统称为 “以太坊”。在加密货币圈内,还流传着 “二姨太” 的戏称 —— 既因 “以太” 谐音 “姨太”,也因其市值长期位居比特币之后的 “千年老二” 地位。不过这些均为民间自发称呼,我国监管文件中始终以 “以太币” 明确其虚拟货币属性。
名称的混乱背后,是虚拟货币交易的灰色属性。我国监管层对以太坊的定性从未模糊:2021 年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将以太币与比特币并列,指出其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相关兑换、交易等业务均属非法金融活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答疑进一步明确,参与以太币投资交易的民事行为无效,损失需自行承担,涉嫌犯罪的还将被依法查处。即便部分境外平台宣称 “合规运营”,向境内居民提供服务仍属非法。
厘清 “以太坊在中国叫什么” 的答案,更要认清其法律本质。无论称之为 “以太坊” 还是 “以太币”,都改变不了其虚拟货币的属性与交易的非法性。投资者切勿被名称乱象或 “技术创新” 噱头迷惑,远离任何相关交易,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