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作为一种极具影响力的加密货币,其交易与流通在不同地区面临着各异的监管态度。在中国内地,比特币相关业务活动被明确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2021 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强调,比特币不具有法偿性,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开展法定货币与比特币兑换等相关业务,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集资等,一律严格禁止。这一禁令旨在维护金融秩序稳定,防范加密货币交易引发的金融风险与违法犯罪活动。
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在金融政策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性,其对虚拟货币交易的态度与内地有所不同。自 2022 年香港库务局发布《香港虚拟资产发展政策宣言》起,香港展现出对虚拟资产开放包容的姿态。2023 年 6 月 1 日,香港证监会发布的《适用于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指引》及《打击洗钱指引》正式实施,标志着虚拟资产服务提供者(VASP)发牌制度开启。目前,香港已存在多种虚拟货币交易方式。持牌虚拟货币交易所如 OSL Exchange、HashKey Exchange 等,在金融监管局与证监会的严格监管下运营,为用户交易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环境;投资者还能通过胜利证券、老虎证券等券商进行场内虚拟货币买卖;此外,场外交易(OTC)也存在,不过由于监管难度较大,存在金融及洗钱风险,香港政府已提出相关咨询文件,计划将其纳入监管范畴。
但香港对虚拟货币交易的开放,并不意味着会无条件接受大陆比特币交易。从监管层面看,香港虽积极推动虚拟资产行业发展,构建监管框架,但同时也遵循国际金融监管标准,防范金融风险跨境传递。香港证监会和金融监管局明确规定,虚拟资产相关产品的销售需遵循个别司法管辖区的限制。对于中国大陆这一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的司法管辖区,香港持牌金融机构被严格禁止向大陆居民提供虚拟货币交易服务,包括比特币交易。例如,香港多家持牌券商,如国泰君安国际,在合规层面明确限制持有中国内地居民身份的投资者参与虚拟资产交易。
在香港,虚拟货币交易必须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香港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需持牌运营,遵循反洗钱、投资者保护等一系列监管要求。比特币交易要接受严格的资金来源审查与交易记录留存等规定,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与透明度,防止比特币被用于非法活动,如洗钱、恐怖融资等。这与大陆比特币交易的非法性形成鲜明对比,大陆比特币交易缺乏官方认可的合规渠道,难以满足香港的监管要求。
虽然香港虚拟货币交易市场相对开放,但由于内地对虚拟货币交易的严格禁令,以及香港自身的监管需求,香港并不会直接接受大陆比特币交易。内地居民不能利用香港作为缓冲区,在香港进行比特币交易。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活动在大陆存在法律风险,相关民事法律行为可能被认定无效,损失需自行承担。投资者应充分了解两地政策差异,谨慎对待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投资,避免陷入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