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晨,这位在币圈极具话题性的人物,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近期,他的状况再次成为大众焦点,陷入多事之秋。
2025 年 7 月底,彭博社的一篇报道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将孙宇晨推向风口浪尖。报道详细列出他持有的加密货币资产:600 多亿枚 TRX(占全球供应量 63%)、1.7 万枚比特币、22.4 万枚以太坊、70 万枚 USDT,以及近 90% 的 HTX 股权,估算其身家达 85 亿美元。财富瞬间曝光,让孙宇晨从财富 “模糊存在” 的状态,变为被精准 “定位”。
如此详尽的资产披露,在加密货币世界带来巨大风险。传统金融体系中,资金受法律和保险机构保护,而加密货币一旦钱包地址与持有量暴露,就如同保险箱密码泄露。黑客可利用 “地址集群技术” 追踪资金流向,资产一旦转走便难以追回。孙宇晨深知其中利害,迅速起诉彭博社,要求禁止披露并索赔。他在诉状中指出,公布财产 “将造成重大伤害”,使他和家人面临 “盗窃、黑客攻击、绑架以及人身伤害的重大风险”。此前,2025 年 1 月法国加密货币公司 Ledger 联合创始人遭绑架并被砍断手指,5 月乌干达 Mitroplus Labs 创始人在枪口威胁下转账 50 万美元加密货币,这些事件都为孙宇晨的担忧提供了现实注脚。
除了财富曝光危机,孙宇晨在商业运作方面也有新动作。7 月 24 日,他身着燕尾服,站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敲钟台,宣告 2017 年创立的区块链项目波场(TRON)借壳 SRM Entertainment 成功上市,SRM 随即变身加密金融领域的 “纳斯达克新星” TRON Inc.。7 月 29 日,Tron Inc. 向美国监管机构申请筹集 10 亿美元以扩大 TRX 币储备规模,并表明将 TRX 代币持有视为长期投资,计划持续积累。不过,这一系列操作并非毫无争议。收购上市公司由孙宇晨父亲出面,他本人以战略顾问身份出现,试图规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他的直接审查;以 TRX 而非现金支付收购费用,虽避免市场抛压,将 TRX “资本化”,却也引发对其合规性的质疑,毕竟加密货币行业监管政策尚不完善,监管机构对这类操作的态度尚不明确。
在个人形象打造与话题制造上,孙宇晨依旧保持高调风格。8 月 3 日,他搭乘蓝色起源公司的 “新谢泼德号” 飞船完成亚轨道太空飞行,创下最年轻华人商业宇航员纪录。此次飞行花费不菲,早在 2021 年 6 月,他就在佳士得拍卖会上豪掷 2800 万美元拍下飞行席位。这一行为背后,或许有着为波场宣传造势的考量。波场市值近年来波动剧烈,从巅峰 800 亿美元下滑至不足 200 亿美元,急需新亮点推动增长。太空飞行契合孙宇晨规划的 “战略节点”,他期望借此让波场摆脱单纯 “加密货币交易所” 标签,转型为太空经济基础设施服务商,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太空资产确权、卫星数据交易、跨星球支付等问题,提前布局万亿规模的太空市场。此前,他还以 456.8 万美元天价拍得巴菲特慈善午餐,花 624 万美元买入意大利艺术家卡特兰的作品《喜剧演员》,种种举动皆凸显其善于利用话题吸引流量、强化个人品牌与加密货币理念绑定的特点。
孙宇晨的最新状况复杂且充满争议。财富曝光带来安全隐患,商业运作面临监管审视,个人形象塑造与宣传行为也饱受质疑。在加密货币行业持续发展与监管逐步趋严的大背景下,他将如何应对当前困境,未来又将走向何方,无疑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