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加密货币领域,USDT(泰达币)作为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因其交易便捷、价格相对稳定,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交易场景。然而,其热度也吸引了不法分子的目光,催生了诸多诈骗案件,给投资者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
“鑫慷嘉” 是典型的 USDT 诈骗案例。它打着虚拟货币投资的幌子,盗用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名义,伪装成该交易所的中国分站,宣称投资虚拟货币可获每日 1%、年化 365% 的超高收益率。为了让骗局更具迷惑性,它设置了复杂的资金流转机制,要求会员先将人民币兑换成 USDT,再转入平台账户,平台的计价、收益回报及资金结算都以 USDT 进行,营造出跨境资产配置的假象。投资者林先生听说是稳赚不赔的国际项目,便参与其中,累计投入 3 万余元,结果提现通道关闭,资金打了水漂。这类诈骗本质是庞氏骗局,利用新投资者的资金支付老投资者回报,一旦没有新资金流入,就会迅速崩塌。
另一种常见诈骗方式是利用虚假交易平台设局。株洲市民陈某看到 “USDT 搬砖赚钱” 的广告,好奇之下添加了对方 QQ 号。对方称在指定平台低价买入 USDT,再通过他们提供的网站高价卖出就能轻松获利。陈某起初小额尝试,确实收到返还款,便逐渐放松警惕,与妻子合计投入 7.5 万元。但当他将购买的 USDT 转入 “收币平台” 后,对方立即拉黑他,平台也无法登录,才惊觉被骗。这些虚假平台往往通过前期小额返利获取信任,诱导受害者大额投入,进而实施诈骗。
还有一种较为隐蔽的诈骗手法,涉及虚拟货币的洗钱操作。小杨从事 USDT 买卖中介业务,在三个月内进行了近万笔交易,总交易流水达 1.2 亿元。后来发现,他经手的资金账户被用于 7 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为诈骗分子骗取被害人信任、转款回款或接收赃款提供便利。小杨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被依法判刑。这类案件中,诈骗分子利用 USDT 交易的匿名性和便捷性,将其作为洗钱工具,而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在利益诱惑下参与其中,不知不觉沦为诈骗链条的一环。
近期,马尔代夫还出现了一种新型诈骗模式。诈骗者先联系当地 USDT 卖家,称需协助货币兑换交易,提供加密钱包地址让卖家转币;同时联系持有大量当地现金的中国公民,安排其与卖家见面交易。中国公民将现金交给卖家后,卖家按指示转币,但交易完成后,中国公民未收到外币,卖家也联系不上中介,双方才发现被骗。此类骗局涉及多方交易,利用信息差和交易的复杂性实施诈骗,极具欺骗性。
面对 USDT 诈骗案件的频发,投资者需提高警惕。要坚决远离高收益诱惑,任何宣称超高回报率且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大概率是诈骗陷阱。同时,务必选择正规、合法的交易平台和渠道,避免在非官方、不明来源的平台进行 USDT 交易。此外,对于陌生人推荐的投资项目、交易平台,要保持高度怀疑,不轻易转账汇款,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资产安全。若不幸遭遇诈骗,应立即保留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尽可能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