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的早期阶段,利用 CPU 挖矿曾是获取数字货币的主流方式。但随着时间推移与挖矿难度的飙升,如今单纯依靠 CPU 挖矿已逐渐被边缘化。不过,了解 CPU 挖矿算力排行,仍有助于我们洞悉加密货币挖矿发展脉络,以及不同 CPU 在特定场景下的运算性能。
早期比特币诞生时,普通电脑的 CPU 就能参与挖矿,中本聪最初挖到的比特币便来自家用计算机的 CPU 运算。那时,挖矿对设备算力要求较低。但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热度攀升,参与挖矿人数剧增,挖矿难度呈指数级增长。以比特币为例,现在若用普通家用电脑 CPU 挖矿,在假定挖矿难度不再提升的极端情况下,需耗费 237 年才可能挖到一个比特币,且电费成本远超挖矿收益,这使得 CPU 挖矿逐渐退出主流舞台。
在 CPU 挖矿算力排行中,英特尔酷睿 i9 - 14900K 表现突出。这款旗舰级处理器拥有强大的单核与多核性能,在加密货币挖矿算法所依赖的计算任务中,展现出较高的算力水平。其具备 24 核心(8 个性能核和 16 个能效核),睿频最高可达 5.8GHz,多线程处理能力强劲,在早期加密货币挖矿场景或对算力需求较低的小众加密货币挖矿中,能提供相对可观的算力输出。
AMD 锐龙 9 7950X 也不容小觑。它采用先进的制程工艺,拥有 16 核心 32 线程,最高加速频率可达 5.7GHz。凭借出色的多核心性能与缓存设计,在挖矿运算中,能有效并行处理大量计算任务,在 CPU 挖矿算力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尤其在一些对多核心优化较好的挖矿算法里,其算力表现可圈可点。
然而,与专业矿机相比,CPU 的挖矿算力就显得捉襟见肘。专业矿机采用专为挖矿设计的 ASIC 芯片,其挖矿速度是普通 CPU 的数千倍甚至更高。例如,蚂蚁矿机 S9 搭载比特大陆自主研发的 BM1387 芯片,算力高达 13.5TH/s,而主流桌面级 CPU 的算力与之相比,差距极大。即使是算力较强的英特尔酷睿 i9 - 14900K,在加密货币挖矿算力上,也仅为蚂蚁矿机 S9 的极小一部分。这是因为 ASIC 芯片专为挖矿算法设计,牺牲了通用性,将所有资源聚焦于特定计算任务,从而实现算力的飞跃。
在早期,GPU 因其并行计算能力,在挖矿领域曾一度取代 CPU 成为主流。与 CPU 相比,GPU 拥有大量的计算核心,更适合处理加密货币挖矿中大量重复的并行计算任务。有量化比较显示,如果 CPU 的挖矿速度设为 1,GPU 的速度可达 10。但随着 ASIC 矿机的出现,GPU 也逐渐被挤出主流挖矿市场,不过在一些特定场景,如挖掘以太坊经典(ETC)等对算法兼容性有要求的加密货币时,GPU 仍有一定用武之地。
如今,单纯依靠 CPU 挖矿已难以在主流加密货币市场获取收益,更多是存在于一些小众、实验性的加密货币项目中,或者作为技术爱好者探索加密货币原理与早期挖矿机制的手段。但通过对 CPU 挖矿算力排行的了解,我们见证了加密货币挖矿从通用计算设备向专业矿机演变的历程,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不同计算设备在加密货币生态中的角色变迁与性能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