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工币在国际上:虚假宣传背后的陷阱

 

近期,一些宣传声称 “超工币” 在国际上具有巨大潜力,是投资新风口,但深入调查后,事实却截然不同。所谓的 “超工币”,不过是不法分子利用虚假概念编织的诈骗陷阱,毫无真实价值与国际认可性。

从宣传话术看,“超工币” 常被包装成与重大国际项目挂钩的 “官方加密货币”。诈骗团伙宣称其与国际工程、金砖国家合作等紧密相连,投资者购买 “超工币” 就能参与这些项目分红,收益可观。但实际上,国际上正规的金融合作项目,无论是金砖国家间的经贸往来,还是其他大型国际工程,都有着严格的资金结算与监管体系,绝不会采用这类来路不明的虚拟货币。例如,金砖国家的金融合作主要围绕本币结算、多边开发银行贷款等传统渠道,从未涉及 “超工币” 这类虚拟资产。

在国际加密货币市场中,正规的加密货币需在知名交易平台上线,接受严格的审核与监管。然而,“超工币” 既未在国际主流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如币安、Coinbase 等上架,也没有被权威的加密货币行情网站,如 CoinGecko、CoinMarketCap 收录。这意味着其缺乏合法合规的交易途径,所谓的 “国际交易” 不过是在诈骗团伙自建的非法平台上进行,这些平台的交易数据可随意篡改,资金安全毫无保障。

从监管层面看,全球多数国家对虚拟货币监管趋严。中国早已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虚拟货币诈骗行为。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出台政策,限制虚拟货币交易,防止其被用于洗钱、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超工币” 这类没有实体支撑、仅靠虚假宣传的虚拟货币,在国际监管的大环境下,根本没有生存空间,其所谓的 “国际发展” 只是泡影。

此前,民生银行毕节分行麻园小微支行工作人员就曾堵截一起与 “超工币” 相关的网络电信诈骗。有投资者被 APP 内宣传的 “超工币” 投资项目吸引,声称有高额收益,且受 “国家重大项目” 支持。但经工作人员和警方调查,这完全是诈骗分子设下的圈套。

“超工币” 在国际上毫无立足之地,是彻头彻尾的诈骗工具。投资者务必保持警惕,认清其虚假本质,远离此类非法项目,避免遭受财产损失。一旦发现相关诈骗线索,应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共同维护健康的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