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加密货币市场,“归零” 通常指币种价格跌至近乎零的状态,意味着投资者手中的资产几乎化为乌有。以太坊作为市值长期稳居前列的主流加密货币,其价格波动始终牵动市场神经,“以太坊是否归零过” 也成了不少人关注的话题 —— 从其诞生至今的历史来看,以太坊从未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 “归零”,但曾经历过多次剧烈的价格暴跌。
回溯以太坊的价格历程,2015 年首次发行时,其代币 ETH 的初始价格仅约 0.3 美元。2017 年加密货币牛市中,ETH 价格一度飙升至 1400 多美元,涨幅超 4000 倍;但随后在 2018 年熊市中,价格大幅回落至 80 美元左右,跌幅超 90%,虽未归零,却让大量高位入场的投资者遭受重创。2020 年 3 月,受全球疫情引发的市场恐慌影响,ETH 价格从 200 多美元骤降至 86 美元,短期跌幅超 50%;2022 年,伴随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 “凛冬”,ETH 从 4800 多美元的历史高点一路下跌至 880 美元,跌幅同样超 80%。
这些极端下跌行情中,以太坊虽未归零,但 “接近归零” 的担忧从未消失。支撑其未归零的核心原因,在于以太坊并非单纯的炒作标的,而是有实际的区块链生态作为支撑。以太坊是最早支持智能合约的公链之一,大量去中心化应用(DApp)、去中心化金融(DeFi)项目、NFT 项目等都搭建在其网络上,其代币 ETH 在生态中承担着 “燃料费”“治理凭证” 等功能,这种实际应用价值构成了价格的底层支撑。
此外,以太坊的技术迭代也为其价值提供了保障。从 “合并” 升级完成 PoS 共识机制转型,到 Layer2 扩容方案的推进,团队持续解决网络拥堵、能耗过高等问题,增强了市场对其长期发展的信心。即便在价格暴跌时,以太坊的网络活跃度、开发者数量等核心指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与那些无实际价值支撑、最终走向归零的空气币形成了本质区别。
不过,需清醒认识到,“未归零” 不代表 “不会归零”。加密货币市场受监管政策、技术安全、市场情绪等多重因素影响,若未来出现全球性的严厉监管禁令,或以太坊网络遭遇无法修复的技术漏洞,导致生态崩塌,其价格也可能面临极端风险。但就目前来看,作为加密货币领域的 “基础设施” 之一,以太坊归零的概率极低,其价格的大幅波动更多是市场周期与资金流动的正常反应。
对投资者而言,与其纠结 “是否归零”,不如理性看待加密货币的高风险属性 —— 即便像以太坊这样的主流币种,也可能出现短期内跌幅超 80% 的情况,盲目追高或加杠杆仍可能导致巨额亏损。真正的投资决策,应建立在对项目技术、生态价值的深入理解之上,而非单纯依赖价格走势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