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 Cardano 公链的原生代币,ADA 币的发行量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答案明确:ADA 币并非无限发行,其总量被严格锁定在 450 亿枚,属于 “固定总量代币”,这一设定从项目创世阶段便写入底层机制,与部分无总量上限的币种形成鲜明差异。
从发行机制来看,ADA 币的流通节奏遵循 “预挖 + 逐步释放” 的逻辑。项目早期通过私募与公募完成了 259 亿枚代币的预挖发行,占总量的 57.5%,这些代币通过基金会管理的钱包逐步释放到市场 —— 早期主要用于生态建设与团队激励,后期则通过质押分红等方式流向用户。剩余 42.5% 的代币(约 191 亿枚)则通过 “区块奖励” 机制产出:Cardano 采用 PoS 共识机制,节点验证区块后可获得 ADA 代币奖励,这部分奖励会按固定周期递减,直至 2030 年左右完成全部 450 亿枚代币的发行,此后将不再有新币产出。
这种 “固定总量” 设计背后有多重考量。一方面,Cardano 团队希望通过总量锁定避免 “通胀稀释”—— 若代币无限发行,长期可能导致用户手中代币的实际价值下降,而固定总量能增强市场对 ADA 币价值存储属性的信心;另一方面,逐步释放的节奏可平衡市场供需,防止早期大量代币集中抛售引发价格剧烈波动。
从流通现状来看,截至 2025 年二季度,ADA 币的流通量已突破 350 亿枚,占总量的 77% 以上。随着 2030 年全额发行节点的临近,剩余未流通代币将主要通过质押奖励、生态激励等方式缓慢释放。需注意的是,虽无新币增量,但市场流通量会受 “代币销毁”“长期锁仓” 等因素影响 —— 若未来 Cardano 引入代币销毁机制,或更多用户将 ADA 长期质押,实际流通量可能低于总量,反之若大量锁仓代币解锁,短期流通量则会增加。
综上,ADA 币以 450 亿枚的固定总量划定了发行边界,“无限发行” 的说法并不准确。这种设定既赋予其抗通胀属性,也要求投资者在关注价格时,同步考量流通节奏与生态需求对代币价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