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T 灰色产业:隐藏在稳定币外衣下的暗流

 

USDT 作为锚定美元的稳定币,本是加密货币市场的交易媒介,却因匿名性、跨境流通便捷等特点,成为灰色产业的 “工具币”,催生出一系列游走在法律边缘的非法操作。

“跑分” 洗钱是 USDT 灰色产业的典型形式。不法分子搭建虚假交易平台,以 “高佣金” 为诱饵,吸引普通人用个人账户接收不明资金,再将资金兑换成 USDT 转移至指定钱包。这些资金多来自诈骗、赌博等犯罪活动,而参与者通过 “倒卖 USDT” 完成洗钱闭环。2023 年某地警方破获的案件中,一个 “跑分” 团伙 3 个月内通过 USDT 转移赃款超 2 亿元,涉及受害者达数百人。

跨境资金非法流动也常借助 USDT。部分人为规避外汇管制,通过地下钱庄将人民币兑换成 USDT,再由境外人员将 USDT 兑换成外币。这种 “币币转换” 绕过正规金融监管,不仅造成资本外流,还为贪腐、走私等犯罪提供资金通道。此前有案例显示,某企业主通过 USDT 转移资金至海外账户,涉案金额达 1.2 亿元,最终因非法经营罪被追责。

此外,USDT 还被用于虚拟货币传销与诈骗。传销团伙以 “静态收益”“拉人头返利” 为噱头,要求参与者购买 USDT 作为 “入门费”,再通过层级奖励诱使他人加入。这类骗局往往以 “区块链创新” 为包装,实际并无真实业务,待吸纳足够资金后便卷款跑路,2024 年某涉案金额超 5 亿元的传销案中,USDT 正是主要的 “结算工具”。

我国已明确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列为非法金融活动,USDT 灰色产业本质上是违法犯罪行为。参与其中不仅可能面临资金损失,还需承担法律责任。面对 “USDT 套利”“高息兼职” 等诱惑,需保持警惕,远离灰色产业,避免沦为犯罪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