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孙宇晨 “骗” 巴菲特?一场营销闹剧背后的真相

 

2019 年,币圈人物孙宇晨以 “天价拍下巴菲特午餐” 引发热议,随后又宣称 “因身体原因取消”,被不少人质疑是 “骗” 了巴菲特。这场闹剧看似是一场商业互动,实则是虚拟货币领域典型的营销炒作,背后藏着为加密货币站台的目的。

当年 6 月,孙宇晨通过拍卖以 456.7888 万美元拍下与 “股神” 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他高调宣称要 “向巴菲特介绍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并在社交平台持续造势,一时间成为币圈焦点。其发行的加密货币 “波场币” 也借势上涨,短短几天内涨幅超 20%。然而一个月后,他突然发文称因 “突发肾结石” 取消午餐,这场备受关注的 “对话” 不了了之,不少网友直言 “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从本质来看,孙宇晨的行为并非直接 “欺骗” 巴菲特,而是利用巴菲特的名气进行流量收割。巴菲特向来对加密货币持否定态度,曾称 “比特币是一种幻觉”“不会产生任何价值”。孙宇晨明知如此,却执意拍下午餐,其核心目的就是借巴菲特的全球影响力扩大自身和波场币的关注度。即便午餐最终取消,他已通过前期炒作达成了营销效果 —— 波场币的市值在这场闹剧中被推高,他本人也赚足了话题度。

这类借名人炒作虚拟货币的行为,暴露了币圈的投机本质。孙宇晨作为波场币的创始人,其所有动作都与加密货币的市场表现挂钩。通过制造与巴菲特的 “关联”,他成功吸引了大量散户投资者关注,而这些投资者往往因名人效应盲目跟风买入,最终沦为被收割的对象。事实上,波场币本身缺乏实际价值支撑,价格波动完全依赖市场炒作,不少投资者在跟风买入后遭遇价格暴跌,损失惨重。

更重要的是,此类行为也凸显了虚拟货币市场的乱象。在中国,虚拟货币交易已被明确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而孙宇晨这类借营销炒作推高币价的行为,本质上是在为非法金融活动站台,涉嫌误导投资者。无论从商业伦理还是监管要求来看,这场 “午餐闹剧” 都并非正当的商业行为,而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投机游戏。

回望这场 “孙宇晨与巴菲特的纠葛”,与其说是 “骗”,不如说是一场利用名人效应的营销骗局。它提醒我们:面对币圈的各类炒作和噱头,需保持清醒判断,切勿被所谓的 “名人站台”“天价互动” 迷惑。虚拟货币交易本就风险极高,且不受法律保护,远离这类投机游戏,才是守护自身财产安全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