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加密货币热潮中,我国对比特币挖矿持坚决禁止态度,这背后有着多重深层次原因。
从能源消耗角度看,比特币挖矿堪称 “电老虎”。比特币挖矿采用工作量证明(PoW)机制,需要大量矿机 24 小时不间断运行,通过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来争夺记账权从而获取比特币奖励。单台专业矿机功率可达 1400 瓦以上,而我国曾是比特币挖矿的算力集中地,众多矿场运转消耗电量惊人。据剑桥大学替代金融研究中心数据,比特币网络年耗电量曾在 130 - 190 太瓦时,这一规模远超阿根廷、荷兰等中等国家年耗电量,且增长趋势明显。如此高能耗的行为,与我国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理念背道而驰,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能源资源造成极大浪费。
在金融安全层面,比特币挖矿扰乱经济金融秩序。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并非法定货币,缺乏有效监管,其价格波动犹如过山车般剧烈。挖矿收益极不稳定,一旦比特币价格暴跌,众多矿工前期投入的巨额资金便可能打水漂,导致相关产业链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而且,虚拟货币交易极易沦为洗钱、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温床。不法分子利用虚拟货币交易的匿名性、跨境性,轻松转移非法资金,危害金融安全,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从网络安全方面考量,比特币挖矿存在隐患。挖矿需要消耗海量计算资源,当大量算力集中运作时,会使系统、软件及应用服务运行迟缓。更糟糕的是,个人电脑或服务器若被恶意 “挖矿” 程序控制,极易造成数据泄露,甚至感染病毒,严重危及网络安全,损害个人、企业及国家的信息安全利益。
我国禁止比特币挖矿,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金融稳定、网络安全及社会秩序的必然选择。这一举措旨在引导资源流向更具社会价值、符合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领域,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